金农网农业百科:
团头鲂是一种适应于静水水体繁殖生长的名贵经济鱼类,多生活于水的中下层。产孵期5~6月,卵具粘性,产出后附着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成鱼主食植物性饵料,但也食少量浮游动物;幼鱼以枝角类和其他甲壳动物为主食,也食少量植物嫩叶。近年来已成为池塘和湖泊水库放养的对象。因其以食草为主、适应性强、易饲养、疾病少、增收潜力大,深受养殖户欢迎。现将亲鱼培育、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一、亲鱼春季强化培育 春天,随水温的逐渐上升,其摄食日趋旺盛。此时亲鱼处于性腺迅速发育时期,雌亲鱼卵母细胞转入大量积累营养物质的大生长期,雄亲鱼性腺产生大量精液,因此亲鱼繁殖前的强化培育是管理之关键,它将直接影响其人工繁殖的效果。春季亦是团头鲂亲鱼培育至关重要的季节。 1、亲鱼池条件:按亲鱼培育管理和方便运输的技术要求,亲鱼池面积一般以1~4亩为好,水深2~2.5米,池底平坦,淤泥深度适宜(20厘米左右),靠近水源,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交通便利,通风向阳。 2、亲鱼选择:团头鲂性成熟年龄为2冬龄。但用于繁殖的亲鱼要求3冬龄以上,雌亲鱼个体一般要求0.75公斤,雄亲鱼0.5公斤以上。选择体质健壮、体型优良、背高肉厚、无畸形、无伤残、鳃盖骨无凹陷的个体。亲鱼在7龄以后繁殖力下降,因此要注意逐年淘汰更新。 3、雌雄亲鱼签别:雌雄亲鱼胸鳍形态不同,可作为平时鉴别依据。雄鱼胸鳍第一条肥厚而呈波浪形弯曲,雌鱼胸鳍第一根鳍条则较薄而略呈弧形。生死季节可根据其副性征鉴别之,雄鱼胸鳍、尾柄有大量颗粒状突起,用手抚摸有粗糙的感觉;而雌鱼仅眼眶骨及背部有少量粒状突起。从腹部观察,雄鱼狭小,成熟时轻压腹部即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鱼腹部明显膨大,泄殖孔常稍有突出,有红润。 4、亲鱼放养:团头鲂在有流水的条件下可以在池塘中自然产卵。因此为避免无效生殖行为,一定要实行雌雄分池培养。团头鲂亲鱼放养量以每亩150-200公斤为宜。团头鲂占80%,同池搭配放养16%的鲢鱼和4%的鳙鱼,以充分利用水体饵料资源及调节水质。 5、饲养管理:农历惊蜇之后,气温上升较快,亲鱼摄食渐趋旺盛。此时可投喂配合饲料,其蛋白含量要达到25%~27%,投饵率2%~3%。一般上午投喂,傍晚再补充投喂些青饲料。3月下旬开始配合饲料投饵率1%,同时增加青饲料投喂量。4月中旬停喂配合饲料,全部投喂青饲料如黑麦草、莴苣叶、青菜等,日投饲量为每百公斤鱼30-40公斤,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投喂。总的投饲原则是饲料新鲜、数量适度。繁殖前两周,应定期向池中加注新水,进行产前流水刺激,以促进营养物质转移到性腺中。其方法是每2~3天冲水一次,每次2~3小时。进入5月后停止冲水,避免流水刺激引起亲鱼流产。并切忌多拉网,以免惊动亲鱼,影响其产卵率。 二、人工催产与孵化 团头鲂产卵期5月~6月。选择发育良好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雌鱼每公斤体重注射HCG1/mg和 LRH-A100IU,雄鱼用量减半。产卵池面积以0.3~1亩、水深0.8~1米为宜。亲鱼按雌雄比例1:1~1.5放入产卵池。团头鲂产出的粘性卵,在自然条件下,卵子是粘附在水草或其它水生植物上孵化的。因此。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人工设置鱼巢好坏与否均会 直接影响其产卵及孵化效果。各种水草、棕榈皮等均可制作鱼巢。事先将一枝枝的杨柳树须根或一片棕榈皮抖松后用小绳扎好一头(前者扎成直径约20~25厘米大小的束状),然后以每隔1米左右悬吊在竹杆或草绳(产卵池四周拉草绳1~2道,并用竹杆固定)上。鱼巢落入水中后要能自然散开、适合亲鱼产卵和便于鱼卵均匀粘着为好。在稍微有流水刺激,水温26℃左右的情况下,催产过后亲鱼一般经过6~9小时即可产卵。团头鲂产卵较集中,基本上1次产完。产完卵后,将粘附卵的鱼巢挂在向阳避风、离水面20-30厘米深处,且已彻底清塘消毒的池塘中。如发现因清塘时间过长而导致池水中大型浮游动物过多,可按0.2~0.5ppm 泼洒90%晶体敌百虫。水中的浮游动物幼体却不因施药死亡反而成为鱼苗最好的适口天然饵料。水温19-24度时,鱼卵约经48小时可孵出鱼苗。刚孵出的团头鲂仔鱼全长约4.1毫米,因其头部有微小的粘着器,喜悬附于鱼巢等物体上,当其改作平游时,即可少量投喂蛋黄。因其本身卵黄少,故团头鲂苗下塘时间要适当提早。 三、苗种培育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0.5~2亩,水深0.8~1.8米、淤泥适度。 2.放养:最好与鲢、鳙、鲫鱼的苗种混养。一般亩放团头鲂1.5万尾,鲢鱼3000~5000尾,鳙鱼400~600尾,鲫1000~1500尾。 3. 整个培育期间以投喂配合颗粒饲料为主。其配方是:鱼粉25~35%、豆饼10~20%、玉米18~23%、麸皮5~10%、酵母10~20%、无机盐 5~7%、豆油磷脂5~10%、多维素0.1%,颗粒饲料粒径大小随其个体大小随时调整。 Φ0.3_0.5mm、Φ0.8_1mm、Φ1.5mm三种规格,其比例占投饲量的30%、40%、30%。团头鲂苗下池后,应固定投饲。投饲前,先发出某种声响,略等数秒,撒出少许颗粒饲料,如此反复,约经一周左右,即可养成上浮水面集群抢食的习惯。同时应辅助投喂一些芜萍等青饲料(傍晚投喂)。 4.水质调节。水质必须始终保持清新和高溶氧。鱼苗下池时,透明度25—30厘米,池水控制在0.8—1米。随水温升高和鱼体长大,逐渐加深水位,7月中旬水位加到1.5米,8月底或9月初各用 30ppm生石灰全池泼洒;8月中旬和9月中旬,用晶体敌百虫0.5和0.2FeSO4合剂全池泼洒;8月中旬到9月中旬用呋喃唑酮药饵投喂2个疗程,每个疗程3—4天(1公斤饲料含药1—1.5克制成颗粒饲料);食物和草场经常用漂白粉消毒。
以上信息由李慧杰自行发布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地市: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畜牧开发区